古人认为小暑时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有达到极热的程度,因此称“小暑”。 此时节,阳光炽烈,降雨增多,荷香四溢,瓜果飘香,万物进入生长旺季。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指的是吃新米。人们将小暑期间收获的稻谷碾成新米,吃新米庆祝收获,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节到小暑进伏天”,我国古代历法对“三伏天”的推算沿用至今,夏至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故小暑过后便就要“入伏”了。有趣的是,在西方,人们发现每年最热的时候,夜空中最亮的“犬星”——天狼星会在黎明时和太阳一同升起。他们觉得这带来了双倍的热量,于是把这段时间称为“Dog Days”。无论是中国的“三伏”,还是西方的“Dog Days”,不同文化里都有对酷暑的共同记忆。
2025-07-07
2025-07-07
小暑虽名“小”,热力却十足。“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句民谚生动道出了此时的气候特征。气温攀升,雨水丰沛,高温与雷雨成为近段时间天气的“主角”。面对炎热的夏天,古代尚无空调、电扇,古人又有何消暑智慧和清凉之道呢?白居易有言“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杨万里亦道“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一盏清茶,一方竹席,便能在心境澄明间觅得心灵的荫凉。顺时而动,调和身心,当我们学会在炽热中保持一颗平和、淡定之心,也许就能感觉到眼前无长物,待清风徐来,拂去夏日之聒噪。
2025-07-07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