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替你来了,爷,高不高兴?”“高兴,太高兴了。”10日,是塔山阻击战纪念日,一条跨越240余公里的“牵挂线”,将鞍山与塔山紧紧相连——20余名老兵后代、红色志愿者兵分两路,为鞍山百岁老英雄张贵斌圆了一个多年的梦:看看塔山阻击战纪念馆,见见长眠在此的战友。
张贵斌是塔山阻击战的亲历者,当年枪林弹雨中的热血青年,多年深藏功名默默奉献,如今已到百岁高龄。“去塔山看看”成了他步入晚年后最迫切的夙愿。因为那里有他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刻在骨子里的烽火记忆。可年岁渐高,长途奔波成了难题,这个心愿一直没能实现。今年恰逢他百岁,红色志愿者们早早谋划,决定在10日这天帮他圆梦。
当日早6时30分,两路志愿者同步行动。一队驱车赶往几百公里外的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和烈士陵园。队伍里有个特殊的身影——张贵斌的孙子张大鹏。作为老英雄后代,此行他身怀重要使命,做爷爷的“眼睛”和“腿脚”,替爷爷好好看纪念馆,替爷爷去给牺牲的英烈们献花,表达思念。
另一队志愿者来到张贵斌家中,手机屏幕里是实时画面。当看到前方志愿者在纪念碑前献花,听到孙子讲述现场的场景,张贵斌伸出布满皱纹的手,轻轻触碰屏幕,指尖微微颤抖:“是这里,当年我们战斗的地方。”
张大鹏对着镜头喊道:“爷爷,您看到了吗?”老人忍不住点头,声音有些哽咽却格外有力:“看到了,太高兴了!”这次跨越数百公里的连线,连起的不只是鞍山与塔山的距离,更是几代人对英烈的缅怀,对塔山精神的传承。
走进纪念馆内,老照片、旧军装、泛黄的信件、老报纸等静静陈列,讲解员低沉的声音勾勒出当年战役的惨烈:塔山阻击战持续6天6夜,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没让敌人前进一步……志愿者们放慢脚步,一边倾听讲解,一边驻足凝视展品。还有的志愿者对着照片默默沉思,拍照时摁动快门都不敢使力,担心惊扰了英魂。参观结束后,志愿者们在纪念馆广场合影,身后“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石刻,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帮老英雄张贵斌圆梦,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却饱含深情。老英雄完成了夙愿,志愿者们在祭奠英烈和参观中更懂得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的分量,而那条看不见的“牵挂线”,也成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纽带。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志愿者袁芬表示:“塔山离鞍山几百公里,但心离得很近。今天我们帮老英雄圆梦,也是我们这些老兵后代的荣幸和责任。”
塔山没有塔也没有山,但在这片土地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革命事业付出生命的英烈们,他们就是塔就是山。“我们永远记得他们……”离开时,志愿者们纷纷如是说。 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