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振兴新突破 决战决胜当先锋 ——鞍山市直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案例展示(一)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市直机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鞍山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制定出台《鞍山市市直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实施办法》,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当先锋、作表率。

一年来,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坚持“解题党建”工作方法,把业务工作的重点难点痛点作为机关党建的融合点,积极探索“党建+重点项目”“党建+特色产业”“党建+为民服务”等模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题共答”,涌现出一大批成效显著的典型案例,为鞍山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报从今天开始集中展示32个优秀案例,希望全市各单位认真学习借鉴,准确把握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方法,以高质量机关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鞍山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作出更大贡献!

市发改委机关党委:为鞍山高质量发展争取主动赢得先机

市发改委是重要的经济工作部门,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为谋划政策、分析趋势、推动项目倾力助力。为此,市发改委机关党委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找差距、补短板,立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产业定位和企业需求,以实干为笔,答时代之卷,为鞍山高质量发展争取主动、赢得先机。

为实现三年行动目标,市发改委机关党委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与业务工作的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深度融合,制定“决战决胜年 发改当先锋”党建活动实施方案和“四大专项行动”方案,列出任务清单,明确38个“书记项目”,把任务细化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抓落实。各党支部工作“三比三看”,每月对表现突出的支部和党员进行表彰,大家在比看争先中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位列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位列全省第四,全市经济稳中有进、向新向好,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聚焦项目,成立党员突击队,让党旗飘扬在工地上。党组领导党支部成立5支党员突击队,包保推进各县(市)区、开发区的项目建设。队员们深入县区走访200多个项目。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中,党员突击队集中攻坚“3+24”手续办理难题,比常规时间提前30小时完成相关征求意见及会签程序。上半年,全市已落实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770个,年度计划投资485亿元,已开复工项目683个,项目落实数、年度计划投资、开复工率均创五年来最好水平。通过开展党建联建组团服务,向上争取资金取得新突破,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搭建学习平台,提升机关干部专业化能力。市发改委机关党委创新开展“发改论坛”活动,党组成员、业务骨干走上讲台,讲解“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前沿动向、政策导向。开展“发改青年说”活动,组织青年干部到禾道君子兰花卉产业园调研,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交流、建言献策。通过系列学习活动,广泛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力量,为实现三年行动目标,注入了强劲动力。

市科技局机关党委:

数字见证成效 创新改变未来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如今,在科技创新这条赛道上,处处面临挑战:创新链衔接不上,核心技术被“卡脖子”,企业创新缺乏动力……这些难题像一堵堵墙,挡在城市发展的路上。为此,市科技局机关党委聚焦创新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从需求收集、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精准把握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关键节点,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目标逐渐变成现实。

为解决创新链割裂、动力不足等问题,市科技局机关党委将党员先锋岗设在科技创新服务一线,党员们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探访,推进科技需求储备库建设,共梳理出科技创新需求275项,全部完成对接并推荐至省科技厅。仅去年一年,就有36个项目获批国家和省重点研发、专项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3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

为了让科技成果真正落地,机关党委建立了“双清单”制度。每周创研中心党委和机关各党支部召开工作推进会,一边汇报工作,一边收集问题,形成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和科技创新问题需求清单同步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企业,了解制约科技创新的难题,党员服务专班随时响应。服务专班主动上门,帮企业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企业负责人对此纷纷点赞。通过精准对接,加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目前已累计制作发布5期科技成果网上推介,举办两期“科技创新云讲座”,发布高校科技成果51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0项。

面向前沿领域鼓励开展科技创新攻关,机关党委组织机关党支部开展理论与业务联学活动,用理论学习成果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围绕钢铁、菱镁、矿业、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结合全市2025年科技攻关规划,积极争取国家“2030”重点专项和国家、省研发计划,启动市级“揭榜挂帅”工作。根据“三个一百”储备库项目,进一步凝练市级技术攻关项目清单,现已有73个项目纳入清单,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见证成效,创新改变未来。市科技局机关党委将继续以高水平创新成果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市公安局机关党委:派出所里的“编外帮手”

辖区大、事儿杂,难免顾此失彼,这是长期困扰基层派出所的问题。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社会治理机制?市公安局机关党委探索建立一支由热心群众参与的“钢都义警”群防群治队伍,作为派出所的“编外帮手”,跟着民警一起守护着家门口的平安。

队伍要有“主心骨”。市公安局机关党委以党员义警为核心,构建“协会党支部—派出所党支部—社区党小组”三级架构,党员义警牵头定规矩,民警教防控技能,义警按片区组队,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巡逻防控、应急救援、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千山分局汤泉义警团队,以义警党小组为单元,建立“联勤巡逻哨站”,人手一个哨子,用“哨声”传递平安。社区里,随处可见穿“钢都义警”马甲的巡逻人员,早上跟着民警护校,傍晚在菜市场巡逻。泉兴社区居民王女士说:“现在晚饭后出去散步,看见佩戴党徽的义警巡逻,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管理有章法才长久。党员义警和社区民警“月会商、季总结、年表彰”,每月碰次头,聊聊“哪片最近都有什么事”,分享经验做法;每季度算次“贡献账”,建立“五星评定”机制,经常不参与巡逻的,就降星甚至劝退出队。此外,义警队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开展主题情景党课,增强义警队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党员义警成为带动队伍的强劲引擎。党员义警李春洪说:“星级榜一贴,谁上心谁糊弄,一眼就能看清,咱可不能落后。”

党员义警挑大梁。截至目前,全市4623名党员义警占了义警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专挑急难的活儿干。千山越野挑战赛,32名党员义警组成“护跑突击队”,帮着递水、看装备,没让一名运动员掉队。今年春节前突降暴雪,党员义警救援队救援疏散130多台车,解救40多名被困群众。

其实义警没干啥惊天事,就是把“守邻里平安”的热心攒成了劲儿。可这股劲儿,实实在在让基层治理的底气更足了。

市民政局机关党委:

老年公寓“焕新”走出养老困境

养老,是民生大事。鞍山市老年公寓作为养老服务机构,近年来一直面临管理和经营的困境:转企改制工作停滞7年,体制机制僵化,经营效益低下,存在重大消防隐患,转企改制和消防改造已经迫在眉睫。市民政局机关党委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此下定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让老年公寓重新焕发生机。

市民政局机关党委把解决老年公寓相关问题当作重点任务,联合多部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机关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全面统筹协调。组建党员骨干工作专班,细分为6个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全力保障工作顺利推进。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主动找老年公寓的职工聊天。集体谈话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坦诚交流,消除职工们对未来的担忧;个别职工有顾虑,就进行一对一谈心,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帮他们解开心中的疙瘩。工作专班通过听民意、汇民智,使老年公寓原有职工从“被动安置者”变为“主动参与者”,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党员们主动当起服务“店小二”。建立“党员包楼”和“一户一档”精准服务机制,把接收机构的详细情况张贴在醒目位置,发放宣传资料,还组织养员及家属到接收机构实地参观。养员同意分流后,党员们又积极协助搬家,提供各种便利。针对养员诉求,工作专班没有回避,而是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对争议问题严格依法依规解决,在转企改制的关键环节,安排党员骨干全程参与把关,保障流程合规透明。

通过各方携手,难题逐个得到破解。如今,81户92名养员全部签订终止服务协议并顺利搬离,分流工作高效有序。还解决了49名购买服务人员的解聘补偿问题,有效化解了久拖不决的补偿纠纷。停滞7年的转企改制工作成功破冰,为老年公寓后续发展扫除了障碍。“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眼下,老年公寓的新规划正在逐步推进,相信转企改制后的老年公寓将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为推动鞍山养老产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市自然资源局机关党委:

守护绿水青山 矿山生态修复成全国典范

鞍山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矿山开采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也为生态环境带来了挑战。市自然资源局机关党委成功探索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途径,将党建融入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24年,大孤山铁矿生态园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全国生产矿山典型案例,成为东北地区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唯一典型案例。

积极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深入矿山一线,累计检查安全生产点位393个,排查消除隐患24项。支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学习上级部门先进管理理念,结合实际开展调研,优化矿业权登记流程,压减审批时限50%;组织党员干部实地指导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开展绿色矿山现场观摩会,向42个矿山发放绿色矿山牌匾和奖金,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成立10个指导组,组织1072名护林员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隐患100余个,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

为快速有效推动全市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开展,采用以党支部与相关科室联动模式,系统梳理问题,制定任务清单,坚持“及早谋划、倒排工期、一矿一策、应绿尽绿”原则,大力推行“春季种植为主,秋季补植为辅”的成功经验,督促矿山企业开展年度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建立“定期调度+现场督导”工作机制,通过统筹调度、支部联动、系统施策,督导各县(市)区做到应治尽治、应绿尽绿,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孤山铁矿是国内较为典型的深凹露天铁矿,历经百年开采,形成了大面积裸露高陡边坡,破坏了地表植被。机关党委书记多次带队深入现场调研,了解企业开采动态及修复治理现状,科学编制修复方案,指导矿山企业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如今,大孤山铁矿排岩场已被打造成“生态园”,成为城市新的网红打卡地。

今年以来,全市生态修复治理面积已达155.59公顷。通过削坡整形、植被种植,矿山区域地质稳定性显著提升,植被覆盖率逐步提高。通过广泛宣传教育,调动了周边居民参与生态修复监督的积极性,凝聚起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共识。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8月,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等多家中央主流媒体赴我市进行全国生态日主题采访活动,将我市生态修复工作经验做法通过报纸、网站、学习强国APP等各种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全面展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鞍山智慧。

全媒体首席记者 倪颖 全媒体记者 侯冰冰 采写


责任编辑: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举报电话:0412-22244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112018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50311.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2024018201号-1

鞍山新闻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www.anshannews.cn.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