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千山区作为鞍山重要的农业区域,必须深刻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将城乡融合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突破口,发挥自身优势,以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以产业融合为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构建农业产业体系。严格落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管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智慧农业技术。以南果梨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农民参与标准化种植,提升果品品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拓宽电商销售渠道,让“小特产”对接“大市场”。
强化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千山区乡村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依托对桩石自然景观和鞍山驿堡文化遗址,打造对桩石等“农旅融合”示范村,开发农事旅游体验、特色民宿等项目,促进全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振兴。
促进农村产业提升。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鼓励发展农户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涉农项目。加快构建“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做好“土特产”文章,对南果梨、君子兰、酸菜、大樱桃等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和推介,提升特色产业附加值、影响力和美誉度,使其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坚持“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的思路,健全完善“企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引领带动、合作社牵线保服务,让更多的农户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围绕汤岗子温泉等景点,推出更多精品研学旅游线路。
以生态宜居为导向
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
强化政府统筹机制。科学运用“千万工程”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加强政策和资金统筹,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结合起来,与推进市域治理结合起来,与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工作质效。强化组织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志愿者、网格员、社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以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良好的宜居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深入推进道路修整、村屯绿化、河道治理、亮化工程、饮水安全、环境卫生等工作,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服务“三农”数字生态,不断提升“三农”发展的数字化水平。持续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营造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强化城乡融合制度保障。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激活农村土地资源。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将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优化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结构,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乡村振兴贷”等产品,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方式参与乡村建设。
以文化服务为纽带
凝聚城乡融合发展合力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用好文明实践站等载体,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涵养文明的乡风、家风和民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破除厚葬薄养、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陈旧陋习,大力推动移风易俗,为乡村全面振兴提色增亮。
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党建联心”行动,通过“双选双任”模式,推动村企党员共管共育,实现全区行政村与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全覆盖。建立“一村一策、一企一需”良性互动协商机制,通过开展实地问诊、项目策划、资源对接等服务活动,实现“有疑共商、有难共治”。因地制宜共育特色产业,采取“党组织+企业+农户+合作社”模式,建设南果梨、大樱桃、中草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合作开发集体增富、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的项目,形成“产业桥梁架千村,企业东风助振兴”的新局面。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在引才、育才、留才等方面打好“组合拳”,积极构建人才协同体系,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及乡村治理等专题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提升工程,培养更多扎根乡村、敢作为善作为的基层村干部。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围绕种植产业、旅游产业、电商产业、创新创业等方面,深入推进“千农人”品牌工程,辐射带动农户共同发展。
新征程上,千山区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必修课,紧扣城乡融合发展主线,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鞍山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千山区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鞍山市千山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