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完成治理面积155.59公顷,其中菱镁矿完成治理面积82.6公顷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王鑫)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获悉,全市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显著。
鞍山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长期的矿山开采在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诸多挑战。我市以2024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治为契机,以坚决的态度和有力的行动,全力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改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为快速有效推动全市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开展,我市从统筹调度、部门联动两大维度系统施策。建立“定期调度+现场督导”工作体系,实行“日报告、周调度”制度,矿山企业每天上报修复治理工程进展,提供现场图片或视频,督促企业按期施工;市自然资源局每周召开党组会议,听取专题汇报,梳理存在问题并形成任务清单,第一时间反馈至县级自然资源部门督导整改;市自然资源局联合纪检监察机关分别对海城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和千山区进行现场督导,每周深入矿山现场,认真查找矿山企业施工的堵点和技术难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到应治尽治、应绿尽绿。同时,深化部门联动,凝聚协同治理合力,由自然资源、纪检监察部门成立联合督导组,定期对各地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情况进行抽查,排查解决工作堵点,邀请专家解决存在的技术难点,对整改不力地区挂牌督办。
我市坚持“及早谋划、倒排工期、一矿一策、应绿尽绿”的工作原则,大力推行“春季种植为主,秋季补植为辅”的成功经验,督促矿山企业开展年度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目前,全市已完成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55.59公顷,其中菱镁矿完成治理面积82.6公顷。通过削坡整形、植被种植,矿山区域地质稳定性显著提升,植被覆盖率逐步提高。我市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调动周边居民参与生态修复监督的积极性,凝聚起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共识。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压实责任,通过“严督实改+科学修复”持续深化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加强对已修复区域的管护,建立长效监测与维护机制,确保植被成活率达标,巩固和提升矿山生态修复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