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王丹瑶)“以前种山楂怕卖不掉,现在签了订单,只管种好,价格还有保障,心里特别踏实。”这几天,海城市东四街道三台子村村民张传奎看着自家5亩山地上新栽的70棵优质山楂苗长势喜人,开心不已。这是当地“千村联千企 党建促振兴”活动结出的硕果——通过村企合作“订单农业”,张传奎家丰产后年收入预计能翻一番。
自“千村联千企 党建促振兴”活动启动以来,东四街道党工委紧扣“党建引领是核心、村企共赢是目标”原则,创新“1+N”联动机制,推动13个村(社区)与10家企业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谋上深度融合。10家企业派出党员占比超60%的志愿队伍100余人次,投入垃圾转运车8台、洒水车5台,与13个村(社区)的300余名党员群众志愿者协同作战,累计清理“三堆”40余处、清运生活垃圾近80吨、处理畜禽粪污超60吨。通过“村企混合编组”,完成5处破损道路修缮,部分企业还主动认领20余公里村内主干道长效清洁责任,乡村风貌显著提升。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党组织和企业联合发力,给咱们办了件大实事!”
村企党组织常态化联合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37场次,841名党员积极参与“政策共学、项目共研”。其间,90余名企业党员深入乡村体察民情,500余名村社党员走进企业感受发展脉动,实现双向赋能与思想同频。
10家企业还结合自身优势,计划提供技能培训300人次以上,优先就业岗位不少于100个;村和社区则盘活闲置空间,规划共建便民服务点、仓储设施等合作项目超10个。其中,“订单农业”模式成效突出,仅山楂项目就规模化种植果树300余棵,丰产期预计年产超200吨,为农户带来稳定收益。“环境变美了,产业路子更宽了,乡村振兴希望就在前头。”东四街道党工委书记罗振明的话,道出了各方齐心协作的共同感受。